天天新资讯:【原】45.《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 我心坦荡,与众不同(第二十章)
【原文分析】:
本章前面部分讲察人识人,后面部分讲为人处世。好人与坏人,好心与坏心表面上很难看出来,但大家喜欢随大流。我(得道之人)就不一样,与众不同,不随大流。别人热闹也好,富有也好,精明也好,有成就也好,都与我无关。我喜欢淡泊,满足清贫,显得愚笨,自然无为,但我能保持人生的本源,宁静而致远。
(相关资料图)
【现实意义】: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两句才是道者的真实面貌。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澹,水波摇动的样子。白居易有诗曰:“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若海,即像海,像平静的大海,水波荡漾,浩瀚宽广。当然不是咆哮的大海。
飂,有两个读音。读liù,是大风、高风,风疾速的样子;读liáo,是风声,迅疾之意。相对澹而言,飂应读liù,大风之意。
这一句翻译就是,有时候,我澹荡啊,如深沉的大海;飂飕啊,像大风狂吹又无止境。这时的道者已不再是昏庸、马虎、无聊的样子了,而且也是完全不同于俗人的。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我独异于人”比较好懂,大家也没有什么异议,就是我与众不同。我不但与众不同而且还“贵食母”。
“贵食母”是什么意思?分歧就大了,自古至今争论不休。贵,不是珍贵,而是看重的意思,还好理解。关键是“食母”两字。食,就是吃。母,就是慈母,乳母。古人讲的“贵食母”也可以说成是“贵母食”。所以,“食母”字面意思就是吃奶。
《礼记·内则》:“大夫之子有食母。” 意思是“大夫”这类贵族的孩子就有乳母(奶妈)了。王弼注:“食母,生之本也。人皆弃生民之本,贵末饰之华,故曰"我独异于人’。”意思是,食母是人生的本源。人生下来就开始吃奶,没奶吃难成活。可是,人们都抛弃了这个道理,而追求人生以后的装饰与虚华。所以,老子说:“我独异于人”。也就说,人们喜欢本末倒置而道者与众不同。王弼虽然没有明说“吃奶”两个字,但“食母,生之本也”已经很明确了。
河上公章句:“食,用也。母,道也。我独贵用道也。”“食母”直接说成是“用道”,且很有代表性,不少人赞同。陈鼓应今注:“贵食母:以守道为贵。"母’,喻道。”“食”明明是吃,何意为“用”?“母”明明是慈母、乳母、母乳何意为“道”?要说是“道”那也是引申和言外之意而已。南怀瑾《老子他说》解释为:“"贵食母’意即死守善道,而还我本来面目,永远回归到生母的怀抱——道的境界中去。”也无吃奶之意。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就是说,我独自与众不同,是因为我不随大流,不本末倒置,一直看重和留恋在母亲怀里吃奶的纯洁样子!什么享太牢,春登台,谁有余,谁能干,谁精明,谁成功,统统与我无关。小孩子躺在妈妈的怀里才是最无知、最浑沌、最粗鄙的,也是最好吃、最安全、最幸福的。
老子最推崇婴儿时代,在第二十八章老子又提到要“复归于婴儿”,也是道者希望达到的最高境界。
第二十章的现实意义就是要告诫人们不要随大流,不要赶潮流,耐住寂寞,独享清流。但现实中恰恰相反,人人图热闹,个个喜新鲜,都爱欢天喜地,有几人能清静独处,不随大流呢?《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与本章意同。
附: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新译】:
“唯”与“阿”同是应答之声,相差有多少呢?心灵的美好与丑恶,区别又在哪里?人人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啊。(这种不能不畏惧而随大流的风气)荒唐吗?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到现在还是没完没了!
众人熙熙攘攘,像是在享受盛大的祭祀宴席,又像是春天登台远望。唯我孤独淡泊,好像与我毫不相干;我浑浑沌沌,像安静的婴儿还不会哭闹;我懒懒散散,好像无所事事没有归属。
众人都心满意足、洋洋自得,衣食有余,而唯独我若有所失。我的心跟愚人一样,无为无欲,一事无成啊!
世俗之人个个明明白白,唯独我这个人昏昏然然。世俗之人个个都会斤斤计较,唯独我是一个马马虎虎的人。众人好像都很有本事,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唯独我顽固不化不成器。
我深沉宽大如海,飘荡无影无踪。
我不但这样与众不同,而且十分看重和怀念在母亲怀里吃奶的纯洁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