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浪潮重塑行业格局,继峰股份:格拉默赋能再造座椅龙头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东海证券 黄涵虚)
01 座椅头枕、扶手传统龙头,乘用车座椅总成后起之秀
1.1.座椅头枕、扶手起家,整合格拉默、切入乘用车座椅业务
(资料图)
座椅头枕、扶手起家(1996-2017):公司成立于1996年,前身为岱山继峰汽车内饰件厂。
2007年、2010年公司成为奥迪供应商和一汽大众A级供应商,受益于一汽大众零部件供应体系的开放,公司逐步成为一汽大众最大的座椅头枕配套供应商。
经多年发展,公司成为国内座椅头枕、扶手细分市场龙头,产品最终配套于一汽大众、东风日产、一汽轿车、神龙汽车等品牌车型。
海外市场,2014年公司在德国和捷克设立子公司,2015年、2016年相继获得德国奥迪、德国大众的实验室检测资质;2017年德国继峰成功进入宝马的全球供应体系,并获得大众、捷豹路虎等客户订单,持续进行海外拓展。
收购整合全球商用车座椅龙头格拉默(2017-2021):2017年公司与格拉默签署谅解备忘录,2018年继烨贸易收购格拉默多数股权,2019年公司通过收购继烨贸易完成对格拉默的收购。格拉默是全球商用车座椅总成和乘用车座椅零部件供应商,收购后公司形成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业务布局,由于格拉默占公司营收达到85%以上,公司的业务规模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同时,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措施,致力于提升格拉默盈利水平,2019年更换了格拉默的监事会和董事会成员,2020年开始从组织架构调整、降本增效、客户和产品协同、研发和技术协同,全方位进入整合阶段。
开拓乘用车座椅新业务(2021-):近年来,一方面,公司继续整合格拉默资源,2021年进行格拉默在中国的新产能布局,2022年任命首位中国籍高管担任格拉默全球COO,更换美洲区管理层并实行“P2P计划”。
另一方面,公司开拓乘用车座椅总成新业务,并取得来自国内新能源主机厂、奥迪、大众的多项定点突破,并相继开拓隐藏式电动出风口、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等产品类型,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1.2.家族企业,股权结构清晰
公司控股股东为宁波继弘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义平(董事长、董事)、邬碧峰(副董事长、董事)及王继民(董事),其中王继民为王义平、邬碧峰夫妇之子。三位实际控制人通过宁波继弘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东证继涵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WING SING INTERNATIONAL CO., LTD等间接持有公司股权。
1.3.格拉默三大区域全面回暖,盈利持续改善
三大区域全面回暖,格拉默营收持续改善。2019-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80.01亿元、157.33亿元、168.32亿元、179.67亿元,格拉默实现营收20.39亿欧元、17.11亿欧元、19.03亿欧元、21.59亿欧元,随着全球汽车产业逐步走出疫情、缺芯等因素影响,格拉默营收持续改善。
2023Q1公司收入端延续改善趋势,实现营收51.11亿元,同比+22%,格拉默实现营收5.89亿欧元,同比+14%。
分区域来看,格拉默欧洲区、美洲区、亚太区分别实现营收3.29亿欧元、1.60亿欧元、1.17亿欧元,同比+13%、+4%、+32%,受益于国内商用车市场的回暖,亚太区营收增长显著。
格拉默欧洲区、亚太区盈利增长,美洲区减亏。2019-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98亿元、-2.58亿元、1.26亿元、-14.17亿元。2022年欧美央行持续加息导致无风险利率和贷款利率上升,公司对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影响归母净利润-14.27亿元,导致业绩亏损;扣除特殊事项影响后公司实现息税前利润5.75亿元。
2023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60亿元,格拉默实现息税前利润0.12亿欧元、经营性息税前利润0.14亿欧元,去年同期为-0.01亿欧元、-0.03亿欧元。
分区域来看,格拉默欧洲区、美洲区、亚太区经营性息税前利润分别为0.17亿欧元、-0.09亿欧元、0.12亿欧元,去年同期为0.12亿欧元、-0.17亿欧元、0.07亿欧元,欧洲区和亚太区盈利改善,美洲区在实行“P2P”计划后持续减亏。
毛利率同比回升。
2019-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15.58%、13.57%、14.14%、13.09%,2022年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毛利率小幅下降,各项业务中头枕、座椅扶手、中控及其他内饰件、商用车座椅毛利率分别为13.99%、16.70%、9.98%、14.08%,同比-1.18pct、-0.13pct、-1.18pct、-0.13pct。2023Q1公司毛利率为13.89%,同比+1.70pct。
费用管控良好,期间费用率保持平稳。
2019-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2.58%、14.43%、12.86%、12.28%,2022年各项期间费用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31pct、-0.43pct、-0.03pct,研发费用率同比+0.19pct。
公司对乘用车座椅等业务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呈上升趋势。2023年一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2.40%,同比-0.56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05pct、-0.74pct、-0.15pct,财务费用率同比+0.38pct。
02 把握国产替代机遇,乘用车座椅新业务放量在即
2.1.新业务屡获定点突破,站稳中高端乘用车座椅总成市场
乘用车座椅业务实现从0到1突破,先后获得新势力、奥迪、大众等客户定点。
2021年公司获得来自新势力主机厂的首个项目定点,项目已于今年6月正式量产;2022年公司再获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两个定点。
今年公司乘用车座椅总成业务拓展再获突破,2月格拉默(上海)获得奥迪定点,项目将为奥迪PPE平台纯电动车型eQ5、eQ6、E6等配套,预计生命周期总金额80-100亿元,将于2024年12月投产;3月公司获得某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定点,预计生命周期总金额58亿元,将于2024年6月投产;6月格拉默(哈尔滨)获得一汽大众定点,项目将为探岳配套,预计生命周期总金额57亿元,将于2024年11月投产。
今年以来,公司在前期国内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高端合资车企新能源汽车项目和合资燃油车项目,公司在乘用车座椅总成领域的实力再获认可。
完善全国产能布局、实现就近配套,保障对客户的快速响应。
2021年以来公司在合肥、长春、天津等地建设乘用车座椅产能,今年公司定增募投项目“合肥汽车内饰件生产基地项目”拟在合肥新增60万套乘用车座椅产能(已于2021年9月开始建设)、“长春汽车座椅头枕、扶手及内饰件项目”拟在长春新增20万套乘用车座椅产能。
其中合肥附近拥有江淮、蔚来、大众安徽、比亚迪、长安、安凯等多家主机厂,有助于加深与本地主机厂的合作,长春则是奥迪新能源整车工厂所在地,投产后将用于PPE平台车型的生产。另据天津经开区公众号,今年5月格拉默车辆部件(天津)有限公司乘用车座椅项目落地天津,由格拉默与一汽哈轻共同出资建设高端乘用车座椅智能化生产线,为一汽大众相关车型配套。
拟新建研发汽车座椅实验及研发中心,提升乘用车座椅研发能力。2023年公司募投项目之一的“宁波北仑年产1000万套汽车出风口研发制造项目”拟新建汽车座椅实验及研发中心,主要研发内容包括自适应座椅、零重力座椅、座椅小机构件、后排骨架平台等。
2.2.电动化浪潮重塑行业格局,行业迎来国产替代良机
李尔、安道拓、佛吉亚、麦格纳等欧美供应商在全球市场优势领先。其中李尔、安道拓、麦格纳总部均位于北美,佛吉亚总部位于欧洲。
据各公司财报及网站公开数据,李尔的全球市占率达到25%,豪华车细分市场的市占率达到45%,主要配套于通用、奔驰、宝马、大众、Stellantis等主机厂;安道拓前身为江森自控的汽车座椅部门,2016年完成分拆,主要客户包括宝马、奔驰、福特、通用、本田等;麦格纳主要配套于福特、通用、宝马等品牌;佛吉亚的主要客户包括大众、Stellantis、福特等,并在骨架、机构件等金属件产品领域具备较强优势。
从收入规模来看,2022年李尔、麦格纳座椅业务营收分别为157.1亿美元、52.7亿美元;佛吉亚座椅业务营收为77.0亿欧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2022财年,安道拓营收为141.2亿美元。李尔、安道拓收入规模领先,其次为佛吉亚、麦格纳。
经多年并购整合实现规模扩张。在汽车座椅行业,并购同行业及产业链上游公司也是普遍采用的扩张战略,主要供应商通过大量并购持续扩大规模、提高市占率,并实现对上游生产环节的整合,提升盈利能力。
其中欧美系供应商多通过横向整合实现扩张,如李尔曾收购福特汽车内饰部门(1993)、ITT座椅业务(1997)、德尔福座椅业务(1998)、安通林座椅业务(2017);安道拓及其前身江森自控曾收购座椅厂商池田物产(2000)、Futuris Group(2017);麦格纳也曾经在全球范围内收购Paulisch(1998)、Pabsa(2011,阿根廷)、Vogelsitze(2012,德国)、VIZA Gecan(2019,西班牙)、宏立至信(2020,中国)等。
日韩系供应体系相对封闭,座椅厂商主要配套于本土品牌。
(1)日系供应商:日本拥有丰田纺织、TS Tech、泰极爱思、NHK(日本发条)、SNIC、富士座椅、Delta等众多座椅厂商。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2023财年,丰田纺织、TS Tech、泰极爱思座椅业务营收分别为16040亿日元、4092亿日元、2434亿日元,丰田纺织收入规模领先,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李尔和安道拓。
从股权结构和配套情况来看,丰田纺织是丰田的子公司,2022年对丰田销售收入占营收的92%;TS Tech为本田参股的供应商,2023财年对本田销售收入占营收的89%;泰极爱思为本田、日产、三菱、丰田配套,2023财年分别占营收的40%、29%、15%、8%,同时丰田也是泰极爱思的股东之一;NHK配套日产、斯巴鲁、丰田等品牌;SNIC为NHK和铃木的合资公司,主要配套铃木车型;富士座椅、Delta等分别配套大发、马自达等品牌。
(2)韩系供应商:如现代坦迪斯、大世等供应商,其中现代坦迪斯为现代、起亚的零部件合资公司,由原现代岱摩斯、现代派沃泰合并,现代岱摩斯2004年通过与李尔合作进入汽车座椅领域,座椅产品配套于现代、起亚、捷尼赛思等品牌车型。
主要供应商具备较强的垂直一体化实力。汽车座椅产业链主要包括整椅和上游的头枕、发泡、面套、骨架、机构件(滑轨、调角器、调高器、锁止机构)等环节,部分高端座椅还包括扶手、腿托等,涉及整椅的装配,骨架的冲压、焊接、电泳喷涂,面套的裁切、缝纫,以及发泡、注塑等不同的技术积累。
随着座椅功能趋于多样化,座椅电机、控制模块以及具有加热、按摩、通风等功能的座椅舒适系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供应商持续推动零部件的垂直整合,提升零部件自制率,以改善座椅业务的盈利能力。从整合程度来看,发泡、面套、头枕等整合程度高于骨架、结构件等金属件。
欧美系供应商中,李尔自2008年以来先后收购Renosol(发泡)、Guilford Mills(织物)、Eagle Ottawa(皮革)、Thagora(皮革)、Kongsberg的ICS业务(热舒适系统)、I.G.Bauerhin(热舒适系统),2008年至2023年李尔的零部件自制率由36%上升至82%;安道拓前身江森自控在2011年前后先后收购Michel Thierry(皮革)、CRH(骨架、机构件)、Keiper(骨架、机构件)、Spumotim(发泡)、JP Foam Manufacturing(发泡)等,2022年安道拓已有85%的订单包括发泡、缝纫等环节,其中部分订单还包括金属件,使其毛利率进一步提高;麦格纳2010年收购Resil Minas(骨架)。
目前,李尔、安道拓、佛吉亚、麦格纳等几大供应商在总成、发泡、面套、骨架、机构件等环节中都具有较强的垂直一体化实力。
日韩系供应商中,丰田纺织2015年收购爱信精机、银木工业持有的骨架、结构件业务,2023年收购白木工业的名古屋工厂,进一步完善骨架、机构件领域的布局;泰极爱思2017年收购TF-metal。
国内市场,延锋、欧美系供应商、日系供应商各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1)延锋座椅:原为华域汽车与江森自控的合资公司延锋江森,安道拓从江森自控拆分后更名为延锋安道拓。2021年延锋与安道拓签署协议,重新划分延锋安道拓及旗下子公司股权,延锋安道拓更名为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延锋座椅主要客户包括特斯拉、上汽、智己等,配套车型如特斯拉Model Y(图片|配置|询价)、智己LS7、小鹏G6等。2022年延锋座椅合并销售额为295亿元。
(2)欧美系供应商:几大欧美系供应商中,李尔与一汽、东风、北汽、广汽等成立合资公司,产品配套于大众、宝马、奔驰、沃尔沃,以及比亚迪、吉利、东风、长城等自主品牌,配套车型如蔚来ES8(图片|配置|询价)、比亚迪汉/唐。
安道拓在中国市场的客户包括沃尔沃、福特、一汽大众、广汽本田、蔚来、小鹏等,配套车型如蔚来ES8/ES6/ET7/ET5、小鹏G9/G3/P7。
佛吉亚与比亚迪、北汽、五菱、零跑等成立合资公司,并为长城、理想、蔚来等国内品牌,以及大众、奥迪、日产、宝马、特斯拉等合资或外资品牌配套,配套车型如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汉/唐/宋/腾势D9/仰望U8、蔚来ET7、理想ONE/L9/L8/L7。麦格纳主要配套于吉利、长安、福特、比亚迪等,2021年收购宏立至信扩大中国座椅业务版图,麦格纳为比亚迪秦Plus/元Pro、长安深蓝SL03等车型进行配套。
(3)日系供应商:丰田纺织、TS Tech、泰极爱思等主要为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进行配套,如丰田纺织配套于丰田的皇冠、凯美瑞、卡罗拉、威驰等车型;TS Tech配套于广汽本田、一汽丰田、一汽红旗、北京奔驰等;泰极爱思配套于东风日产、郑州日产、东风本田、广汽三菱、奇瑞汽车、小鹏汽车等。
(4)车企子公司:部分车企拥有汽车座椅子公司,如长城旗下的诺博汽车系统、广汽旗下的广汽部件、一汽旗下的富晟等。
电动化浪潮下,行业已迎来国产替代良机。国内新势力车型迭代较快,采购体系更加开放,公司具备响应速度和成本把控能力等优势,格拉默则具备多年的品牌积累,使公司在电动化浪潮中成功把握国产替代机遇,收获来自新势力的首个定点突破,并逐步突破合资品牌和高端市场,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国内汽车座椅行业的国产替代机遇。
2.3.智能座舱重新定义车内空间,座椅配置提升推动行业扩容
2.3.1座椅舒适性需求提升,记忆、加热、通风、按摩等功能加速渗透
新势力引领,汽车座椅配置持续提高。随着消费者对舒适性的需求提升,汽车座椅配置不断提高,包括座椅记忆、电动调节、腰托,以及包括加热、通风、按摩等在内的热舒适系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以蔚来、理想等新势力为代表的国内车企重视座椅配置,如蔚来的全新ES8配置了Nappa真皮座椅,并具备主驾座椅20向电动调节、副驾座椅22向电动调节、女王副驾带一键舒享模式,以及加热、通风、热石按摩、Air Cushion背部舒缓系统、记忆和轻松进出等功能;全新ES6具备主副驾座椅16向电动调节、前排头枕4向调节、加热、Air Cushion背部舒缓系统、记忆和轻松进出等功能。理想方面,L9/L8/L7三款车型的座椅具备加热、电动调节、舒适性海绵、按摩、通风等功能,第二排右侧配备头等舱座椅,并可实现小憩模式、大床模式等。
记忆、加热、通风、按摩等功能加速渗透,有望提升座椅单车价值。
按照主流车型配置情况及销量估算,2023年1-5月记忆、加热、通风、按摩等功能渗透率约为18%、33%、17%、2%。
目前国内主流车型中,特斯拉的Model 3/Y标配座椅记忆、加热;比亚迪的秦、海豚等配置座椅加热,汉、唐等配置记忆、加热、通风,腾势D9则有记忆、加热、通风、按摩功能;bbA车型奥迪A6L、奥迪Q5L、奔驰E级、奔驰C级等多具有记忆、加热、通风功能。
座椅按摩功能渗透率较低,主要用于奥迪、林肯、别克、沃尔沃等豪华车型以及部分大众、福特车型。
2022年以来新势力和自主品牌集中在新车型中配置按摩功能,如新势力车型中的理想L9/L8/L7、蔚来ES8/ES7/ET7/ET5/EC7、小鹏G9、深蓝S7、极氪001/009/X、问界M5/M7等、岚图梦想家/FREE/追光等,自主品牌车型中的比亚迪唐、腾势D9/N7、昊铂GT、坦克300/500、魏牌蓝山/摩卡/拿铁、领克09等,座椅按摩功能最低下探至20万元以下车型。热舒适系统和更多机构件的使用有望持续提升座椅单车价值。
2.3.2.打造“第二起居室”,零重力座椅下探至20万元以内车型
智能座舱趋势下,座舱设计理念向“第二起居室”转变。
近年来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车企致力于探索座舱空间在工作、家庭、社交等领域的多样化使用场景,以新势力为代表的车企已普遍采用全新的座舱设计理念,如蔚来的“第二起居室”、理想的“舒适的家”、极氪的“空中大平层”等,持续优化包括座椅、内饰、显示屏、氛围灯、车载声学、车载香氛、空气净化系统等在内的智能座舱配置,使乘客获得更好的出行体验。座椅层面,热舒适功能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以零重力座椅为代表的高端座椅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零重力座椅早期用于日产车型。零重力概念源于美国NASA,指在零重力环境中,脊柱和躯干之间呈128°±7°,大腿和小腿之间呈133°±8°的人体自然舒展状态。
2005年日产开始将零重力概念用于汽车座椅的研发,优化座椅曲线并增加SLAB结构和高衰减发泡,使座椅更加贴合人体曲线,最早应用于2013款天籁车型,之后推广至日产奇骏、楼兰、逍客、艾睿雅,英菲尼迪QX50、QX60、Q5L等多款车型中。
宝马在2020年发布ZeroG Lounger座椅,通过优化椅型、腿托、头枕等实现零重力效果,并用于7系车型中;2020-2021年韩系车起亚嘉华、现代库斯图/艾尼氪等车型也采用了零重力座椅。
去年下半年以来零重力座椅快速下探至20万元以内车型。
继问界M7之后,车企相继推出了带有零重力座椅的新车型,如腾势D9/N7、蔚来ES8/EC7/ES6、极氪X、深蓝S7、智己LS7、魏牌蓝山、奇瑞瑞虎9、领克08、别克世纪等,车型定价在30万元以上。
今年零重力座椅配置进一步下探至20万元以内车型,包括极氪X、深蓝S7、奇瑞瑞虎9等,并在进一步实现差异化,如极氪X的4D云端零重力座椅内置8颗震子,拥有音乐律动等多重SPA模式,随时开启4D影院;深蓝S7可选装前排双零重力按摩座椅。
供应商集中布局零重力座椅。主流供应商中,佛吉亚、麦格纳、延锋等均已推出零重力座椅,其中麦格纳的零重力座椅2023年量产,采用模块化设计,兼容骨架平台,并集成4向电动腿托;
延锋的零压座椅Hover Seat已用于别克世纪等车型,采用HoverTech零压技术,并配备了多功能随动头枕、智能感应卷收器、独立肩部调节、柔性气囊按摩、多档位通风、石墨烯加热、智能表面、随动扶手、无缝延伸腿托、手电动长滑轨等;
博泽中国团队也开发了用于零重力座椅的座椅骨架,并已搭载在理想L7车型上,可实现靠背前后、滑轨前后、坐盆倾角和座椅高度八向舒适性电动调节,以及自动折叠、自动迎宾等功能。
零重力座椅通过电动长滑轨、旋转机构等实现更灵活的调整。
零重力座椅多采用五连杆机构或增加丝杆驱动结构,并使用大角度调角器,较常规座椅的四连杆机构可以实现对坐垫和靠背的更大角度的调节,以达到零重力的人体舒适角度。
而搭载高速调节电机的长滑轨和旋转机构可以使座椅可以迅速调整到需要的位置,实现更灵活的车内空间布置。据博泽、麦格纳等数据,常规滑轨调整距离一般在200mm至300mm,而目前部分电动长滑轨调节行程可以达到2000mm甚至3000mm,连续滚压技术的应用和对电机、锁止机构、线束布置的优化也使得电动长滑轨可以实现更高的精度要求。
目前量产的车型中,智己LS7长滑轨达到1955mm,腾势D9的二排座椅滑轨达1080mm,麦格纳的可重构座椅解决方案和李尔的百变座舱ConfigurE+也都采用了电动长滑轨,可通过调节座椅方向和座椅间距实现社交、商务、娱乐、载货等不同模式。
03 横向拓展新品类,完善智能座舱领域布局
3.1.乘用车内饰行业地位稳固,推动智能化升级提高附加值
乘用车内饰业务稳定,座椅头枕行业地位稳固。公司传统主业为乘用车座椅头枕、扶手,产品直接配套于安道拓、李尔、佛吉亚等领先的座椅厂商,终端客户主要包括一汽大众、日系、宝马等,是一汽大众最大的座椅头枕供应商,并与丰田通商、广汽部件等拥有合资公司。
格拉默1985年进入乘用车内饰件领域,产品包括座椅头枕、扶手、中控等,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座椅头枕生产商,主要配套于大众、奥迪、奔驰、宝马、通用等品牌车型,在中国格拉默在天津、北京、沈阳等地拥有生产基地,为宝马、奔驰、路虎、奥迪、沃尔沃等配套;2018年格拉默收购美国Toledo Molding & Die,扩充AIS、HVAC管道、液体储存容器等功能塑料件产品布局。
在国内座椅头枕和扶手市场,公司与格拉默主要客户群体分别为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进一步加强行业地位,其余竞争对手包括为上汽系配套的延锋、为合资品牌配套的岱美、为日韩系整车厂配套的日韩系供应商等。
完善产业布局,明确智能座舱的发展方向。收购格拉默之后,2020年公司与格拉默签订联合采购协议,将公司在模具、支杆、泡沫发泡料等生产资料和物料上的优势赋能格拉默,降低采购成本,并将格拉默江苏工厂与公司宁波工厂合并,格拉默沈阳工厂与公司沈阳工厂合并,提高管理效率。
2021年,格拉默中国区控股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落地合肥,项目包括格拉默中国总部、智能座舱系统生产基地、智能座舱系统产学研中心三大板块。合肥继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车座椅头枕、扶手的专业企业,主要覆盖的汽车品牌包括大众、奔驰、宝马、福特、长城等。
推动传统产品的智能化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公司先后推出音乐头枕、移动中控和扶手、3D玻璃等产品,通过智能化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020年格拉默推出和哈曼合作开发的音响头枕、应用于智能驾驶时代的中控系统和扶手、3D玻璃成型技术等,其中音响头枕将麦克风和扬声器集成至头枕中,为乘员提供个性化的音频体验;3D玻璃成型技术能够集成LED、HMI等多种智能功能,已用于宝马7系的座椅扶手。
2022年格拉默发布下一代中控,滑动控制台为乘客提供更多的腿部空间,内部则是宽敞、个性化的储物空间,已用于宝马iX、大众ID.Buzz、大众Multivan等车型。
3.2.新产品相继获得定点突破,有望成为全新增长点
拓展出风口、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等新产品,相继获得定点突破。
公司隐藏式出风口产品2021年底实现量产,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接近9000万元。
截至2023年6月,公司已获得大众、吉利、长城等客户在汽车出风口(电动、手动)的定点,在手项目超30个,根据客户规划,假设同一年量产,预计年产值将超过7亿元。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产品已获得定点。
定增项目扩大出风口产能。2023年公司募投项目之一“宁波北仑年产1000万套汽车出风口研发制造项目”拟新增汽车出风口年产能1000万套,包括电动出风口260万套、手动出风口190万套、排风口550万套。
3.2.1.特斯拉引领极简主义风格,隐藏式出风口、隐藏式门把手逐步普及
隐藏式出风口:2018年特斯拉Model 3采用了隐藏式出风口,后续特斯拉将Model S、Model X等车型的空调出风口设计也由传统出风口改为隐藏式出风口,使其更具未来感。
以特斯拉的Model S、Model X为例,两款车型拥有宽度覆盖整个仪表台的水平面部通风口,通过触摸屏实现气流循环方式的智能调节,加热或冷却驾驶室时,可以用触摸屏将空气精确地引向所需的位置。目前除特斯拉之外配置隐藏式出风口的车型包括蔚来、小鹏的多款车型、极氪X、深蓝S7等。
隐藏式门把手:1952年奔驰300 SL首次采用隐藏式门把手,之后隐藏式门把手开始用于兰博基尼Huracan/Gallardo、日产GTR、阿斯顿马丁等跑车,以及部分路虎车型中。
2012年特斯拉开始将隐藏式门把手用于Model S,目前Model S和Model X采用弹出式门把手,Model 3和Model Y采用按压式门把手。
以Model S和Model X门把手为例,在汽车已解锁并探测到附近有手机钥匙或遥控钥匙时,轻按门把手即可将其弹出,车门关闭十秒钟后汽车开始移动或上锁时,门把手会缩回。
由于隐藏式门把手外观简洁,并有助于降低风阻、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近年来开始在国内外各大品牌新能源车型中应用,目前理想、蔚来、问界等已全系采用隐藏式门把手,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奇瑞等自主品牌也大量采用。
3.2.2.出行场景多样化,车载冰箱实现百万级配置下探
车载冰箱:车载冰箱传统上用于豪华车型,如劳斯莱斯古斯特/幻影、迈巴赫S级、宾利添越、路虎揽胜/发现/卫士、雷克萨斯LM、奥迪A8L、奔驰V级、大众辉昂等,车型售价多在百万元以上,最低为40万元级别的大众辉昂。
近年来部分新势力、自主品牌开始将车载冰箱用于部分空间较大的车型,如理想L9、腾势D9、蔚来ES8、仰望U8等C级以上车型,以及极氪X等少数A级车,使车载冰箱配置车型最低可下探至20万元级别。
车载冰箱多安装在行政中岛中,可以实现冷藏、加热等功能,在出行场景向工作、家庭、社交不断拓展的背景下有望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04 商用车减振座椅全球领导者,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4.1.商用车座椅百年企业,欧洲市场优势显著
商用车座椅全球领导者,欧洲市场优势显著。格拉默是商用车座椅市场的领导者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80年成立的马具工厂,1954年格拉默正式成立后产品从早期的坐垫逐步拓展到商用车座椅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卡车、非道路、火车、公共汽车等,配套于奔驰、曼恩、解放、陕汽、福田、卡特彼勒、三一等主机厂。
2022年格拉默商用车座椅业务营收达到7.7亿欧元,分区域来看,2022年欧洲区、美洲区、亚太区的营收分别达到5.5亿欧元、1.4亿欧元、1.4亿欧元,欧洲区是营收的主要来源。格拉默在欧洲市场占有率较高,尤其在非道路座椅市场占有率达到90%。
减震悬浮设计、人体工程学设计积累深厚。商用车座椅极端的作业环境对座椅产生更高的要求,使其从最早的硬连接逐步转变为具备良好减振性能的机械减震座椅、气囊减震座椅,并向多功能减震座椅升级,一键充放气、座椅仰角调节、座椅高低调节、座椅腿托调节、两级腰部支撑、背部支撑、座椅通风、座椅加热、阻尼调节等功能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格拉默深耕减震座椅数十年,使其成为人体工学、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标准制定者:1964年格拉默开始生产首款悬浮座椅,1981年首款空气悬浮座椅实现量产,2009年格拉默开发新一代卡车座椅MSG115,2011年MSG115在欧美市场量产,配套于戴姆勒Astros和DAF重卡;2019年格拉默RoadTiger卡车座椅获得红点奖,座椅配备了多档可调阻尼、座椅倾角调节、气动肩部调节、腰部支撑、靠背侧撑和坐垫调节、6挡坐垫深度调节、座椅加热通风、集成3点式安全带、3档安全带高度调节等功能,并可选按摩功能。
持续强化座椅的智能化功能。
2011年格拉默收购EiA Electronics,将其显示、中控、控制器、通信模组等整合在座椅中,在扶手上融合了智能化的人机交互功能。
另外,格拉默研发多种新技术提升座椅功能,如主动温控系统(座椅下方活性炭层+座椅加热功能)、触觉警告系统(座椅两侧集成振动电机)、Smart Cover智能面套(通过3D打印提高坐垫的耐磨性)、DualMotion(双运动自适应靠背支撑)等,使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4.2.国内重卡企业集中发力干线物流市场,高端座椅需求向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重卡市场,最高销量在百万辆以上。中国、欧洲、北美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重卡市场。(注:各国对重卡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
(1)中国:据中汽协,2022年全国重卡(>14t)销量为67.2万辆。从历年销量来看,2017-2021年重卡销量均在百万辆以上,受益于国三重卡淘汰、超载治理等多重因素,2020年国内重卡销量达到了161.7万辆的历史最高水平,2021年下半年起,需求的提前透支导致2022年的重卡销量大幅下降,2023年以来重卡销量逐步回暖。
(2)欧洲:据ACEA,2022年欧洲重型商用车(>16t)注册量为29.9万辆,其中德国5.5万辆,法国4.0万辆,英国3.6万辆,波兰3.2万辆,意大利2.2万辆,西班牙2.0万辆。从历史水平来看,欧洲重卡销量一般在30万辆左右,最高为2019年的32.2万辆。
(3)北美:据BEA,2022年北美重卡(class 8,>15t)销量为31.6万辆,其中美国class 8重卡销量为25.4万辆。从历史水平来看,美国重卡年销量一般在20-30万辆,最高为2019年的27.6万辆。
国内重卡市场触底回升,车企销量普遍改善。
据第一商用车网,2023年2-6月国内重卡单月销量为6.8万辆、9.7万辆、8.0万辆、7.4万辆、7.2万辆,同比+25%、+26%、+74%、+57%、+36%;上半年重卡累计销量47.6万辆,同比+25%。主要车企中,中国重汽、一汽解放、东风公司、陕汽集团、福田汽车重卡累计销量分别为12.8万辆、9.1万辆、8.0万辆、7.8万辆、4.7万辆,同比+44%、+20%、+11%、+42%、+22%。
政策层面,国四柴油车淘汰逐步推进,或促进国内重卡更新。
2022年11月,生态环境部等发布《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保有量占比力争超过40%;工信部等发布《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淘汰国四及以下厂内车辆和国二以下的非道路机械。
2023年,浙江将2025年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保有量占比目标定为60%,四川、河南定为40%;宁波、杭州等地相继发布《宁波市加快淘汰老旧柴油货车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宁波市鼓励老旧柴油货车提前淘汰奖励补贴办法(征求意见稿)》《杭州市国四柴油车汽车淘汰逐步实施细则(试行)》等,对提前淘汰国四柴油车进行补助。
海外需求改善、国内重卡竞争力提升,出口市场持续高景气。
2020年以来国内重卡出口持续增长,主要重卡企业中,2020-2022年中国重汽出口3.0万辆、5.4万辆、8.9万辆;陕汽集团出口1.5万辆、1.9万辆、3.4万辆;一汽解放出口0.6万辆、1.5万辆、2.8万辆。
2023年重卡市场延续高景气,据中汽协数据,1-5月重卡出口11.3万辆,同比+78%。
据各车企公布数据,上半年中国重汽出口6.5万辆;1-5月一汽解放出口1.4万辆,同比+92%;一季度陕汽出口1.3万辆,同比+164%。
从结构来看,高端重卡比例逐步提升,2022年中国重汽高端产品占出口总量的22.2%,同比+13.7pct,2023年上半年汕德卡出口2万辆,同比提高8倍;一汽解放的解放J7首次出口海外;福田戴姆勒欧曼业务在欧洲市场获得近2000辆订单。
物流重卡高端化趋势明确,大马力车型占比逐年提升。
国内重卡主要用于物流市场,按中汽协分类,重卡包括整车、半挂牵引车、非完整车辆三类,其中整车和半挂牵引车多用于物流市场,合计占总销量的70%左右,非完整车辆多用于工程领域,占总销量的30%左右。
随着物流行业不断整合,专业的物流公司逐步取代个人用户,在物流市场中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对于运营效率的关注也使大马力的高端车型占比不断提升。
据卡车之家,2020-2022年牵引车上险数中,500-600马力的大马力车型占比为16%、21%、24%,2022年600马力以上车型的占比上升至接近1%。
主机厂集中发力高端车型,抢滩高效干线物流运输市场。
国内早期的高端重卡多为国内主机厂与海外厂商成立的合资品牌,如2011年中国重汽和德国曼合作推出的高端品牌汕德卡、2012年福田和戴姆勒成立的合资公司福田戴姆勒推出的欧曼品牌,推出了包括汕德卡T7、汕德卡C7H、汕德卡C9H、欧曼银河等在内的高端重卡车型。
近年来国内主机厂相继在面向干线物流市场的高端重卡领域取得突破,高端重卡多对标欧洲,配置大马力发动机、大油箱以及自研的节油技术,并采用先进的辅助驾驶技术,相关车型如一汽解放的JH6、J7、鹰途;中国重汽的黄河X7、豪沃Max;陕汽集团的德龙X3000、德龙X5000、德龙X6000;东风商用车的天龙GX;东风柳汽的乘龙H7;上汽红岩的杰狮H6;江淮的跨越K7等。
其中多款车型为600马力以上的大马力车型,如一汽解放的J7、鹰途,中国重汽的汕德卡C9H,福田戴姆勒的欧曼银河,陕汽集团的德龙X6000等。
重卡座椅配置提升,家居化内饰成为新趋势。
干线物流市场运营里程较长,司机需长时间使用座椅,对座椅的舒适性要求较高,高端车型中座椅配置持续提高。以一汽解放为例,牵引车和载货车普遍采用带有腰托、扶手的减震座椅,多款车型座椅具有通风、加热、可调座深等功能。高端车型鹰途面向高效长途干线运输、高安全的危化运输、高可靠专用车市场等领域,采用了家居化内饰,头等舱、生活舱车型驾驶室采用平地板设计,空间分别达到6平米和7.5平米,配备了抗疲劳健康座椅、功能厨房、独立卫浴、独立空调、组合衣柜等,并安装了WiFi、电视、大屏等影音设备。
4.3.深度合作解放、陕汽等头部主机厂,市占率稳步提升
积极开拓中国重卡座椅市场,市占率持续提升。格拉默2012年与江苏裕华成立合资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卡车座椅市场。目前格拉默座椅产品已配套一汽解放、陕汽集团、福田戴姆勒、徐工汽车等主流重卡生产商,主打产品包括MSG 90.3、MSG 90.6、MSG115等。
同时,格拉默拓展重卡家居式座舱业务和改装市场,2020年启动商用车座舱项目并研发出重卡智能家居式座舱,2021年末发布基于MSG115系列的RoadTiger座椅,开拓改装市场。
随着对国内重卡座椅市场的持续开拓,格拉默市占率不断提升,2019年、2020年市占率为4.1%、6.1%,2022年上升至10%左右。
深度绑定头部主机厂,全国产能布局完善。
2016年,格拉默与陕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格拉默汽车座椅(陕西)有限公司并在陕西富平建厂,年产能20万套座椅总成;2021年,格拉默与一汽哈轻成立合资公司格拉默车辆部件(哈尔滨)有限公司,年产能10万套座椅总成。
目前,格拉默商用车座椅业务已建立包括宁波(原无锡工厂)、富平(配套陕汽)、哈尔滨(配套一汽解放)、青岛(配套一汽解放)、天津(配套福田戴姆勒,以及卡特彼勒、三一、雷沃、一拖、徐工、约翰迪尔、林德、杭叉、合力等非道路客户)等在内的完善产能体系,实现对主要客户的就近配套。
国内重卡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厂商中国重汽、一汽解放、东风集团、陕汽集团、北汽福田合计市场占有率在85%以上,格拉默与一汽解放、陕汽集团等头部主机厂深度合作,有望显著受益于国内重卡销量的回暖和高端重卡市场的扩容。
座椅配套于多品牌高端车型。格拉默座椅已配套一汽解放的鹰途、J7、JH6、J6P,陕汽的德龙X6000、X5000、X3000,福田戴姆勒的欧曼银河,徐工的智卡W550、汉风G9等高端车型。
其中解放鹰途的头等舱、生活舱车型以及欧曼银河都采用了格拉默的高端座椅平台MSG115座椅,欧曼银河座椅搭载了全新一代减震系统,减震器气囊行程达到210mm,高度调节行程达到145mm,并可实现60mm座深调节、25mm水平减震;
同时也搭载了腰部两侧支撑系统、13.3°肩部调节、靠背气动按摩系统、“吸风式”通风系统、安全带高度支持三挡调节等,支持靠背调节、倾角调节、快降、阻尼调节等功能。解放J7等车型则采用了MSG90.6座椅,可实现手动靠背调节、高度调节、座深调节、倾角调节、水平滑道调节、阻尼调节以及快降等功能;德龙X3000等车型采用MSG90.3座椅。
合作福田奥铃,拓展中卡应用。2021年福田奥铃发布奥铃大黄蜂皇宫版,格拉默座椅首次用于中卡领域。格拉默与奥铃联合定制开发的“龙椅”底部采用了90.3平台,靠背选用115平台的造型,并调整了座椅的背部骨架、阻尼器参数、通风加热、可调节三点式安全带等功能的集成,配备了一体式头枕、随动三点式安全带、吸风式通风功能、座椅加热、无级调节扶手、气囊减震以及针对亚洲人体设计的腰部支撑。
高端座椅行业竞争格局良好。国内高端商用车座椅市场格局高度集中,主要产品包括格拉默的MSG系列、伊思灵华泰的NTS系列、李尔的领航员等。
伊思灵华泰方面,NTS875配套于一汽解放J6P、东风天龙GX、东风D760、陕汽X6000、红岩H6、中国重汽C9H、中国重汽C7H等车型,并合作斯堪尼亚、奔驰卡车、沃尔沃卡车、曼恩等进口品牌;第二代卡车座椅NTS2已用于沃尔沃卡车、日本日野、依维柯、达夫、五十铃等品牌,预计2023年开始在国产卡车上匹配。李尔领航员方面,2020年三一重卡全系采用李尔领航员座椅。
05 盈利预测
销售收入:公司各项业务中,(1)乘用车座椅:公司在手订单丰富,已收获来自新能源车企、奥迪、大众的多个定点项目,其中首个定点项目今年已实现量产,随着定点项目陆续进入量产阶段,乘用车座椅业务有望持续放量。
(2)出风口、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等:公司出风口产品去年已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左右,未来将持续快速增长,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订单将逐步进入量产阶段,成为新的增长点。
(3)商用车座椅业务:格拉默持续开拓国内市场,今年以来国内重卡需求回暖、重卡出口持续景气,格拉默绑定一汽解放、陕汽集团,有望受益于国内重卡销量的改善。
(4)头枕、座椅扶手、中控及其他内饰件:公司在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地位稳固,预计相关收入将保持平稳。同时,由于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较高,今年以来的汇率变动趋势预计将对营收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毛利率:2022年全球范围内的缺芯、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对公司短期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随着以上因素有所缓解,传统业务的毛利率具备改善空间。
新业务方面,乘用车座椅、出风口等毛利率参考公司募投项目中的达产毛利率水平,其中乘用车座椅业务在产量提升后规模效应有望逐步体现,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
期间费用率:公司持续推进格拉默的海外降本增效措施,提升经营效率,同时随着乘用车座椅及出风口、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等新业务放量,期间费用率有望持续改善。
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38亿元、223.53亿元、270.87亿元,同比+12%、+12%、+21%;实现归母净利润3.89亿元、6.94亿元、11.22亿元,同比+127%、+79%、+62%;对应EPS为0.34元、0.61元、0.99元,按照2023年8月1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46X、26X、16X。
06 风险提示
汇率波动的风险。公司海外业务占比较高,汇率波动可能影响公司收入及业绩情况。
盈利改善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持续推进海外业务的降本增效,如格拉默盈利改善不及预期,或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拓展乘用车座椅总成、隐藏式门把手、隐藏式出风口、车载冰箱等多项新业务,如公司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或影响公司销售收入。
——————————————————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来自【远瞻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