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暑假的尾巴 来“汇讲坛”探秘今夏最值得看的宝藏展览
【资料图】
每年夏天,都是上海文博最热的季节。8月19日上午,徐家汇书院迎来了第70期“汇讲坛”,4位嘉宾为观众推荐4个不一样的展览。
《历史回声:土山湾近代音乐教育文献展》正在土山湾博物馆举行,土山湾乐队曾是上海第一支西乐乐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上海历史文化研究专家李天纲为大家解读土山湾与上海西洋音乐之起源。中国西洋音乐的正曲始于土山湾,是因为教堂,教堂里面要奏乐,要弹管风琴,要唱诗班。1874年,徐汇公学的学生在神父指导下,学会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上海的第一个四重奏演出是在徐汇中学,演奏的是海顿的曲子。从这个开始就认为西洋音乐传到了中国人的手上,由中国的孩子演出,就变成了中国音乐史的一部分。
“抱真·纪念贺绿汀诞辰120周年特展”正在在百代小楼——《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举办。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韩斌,为现场观众展现贺老的传奇人生,以各时期的唱片、乐谱,回顾他作为“创作者”“革命者”“教育者”的一生。贺老从民间寻找灵感,他提出要掌握艺术形象,忠实表达。《牧童短笛》这个作品了不起在什么地方?我们知道民族化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移植民间曲调,直接把民间曲调拿来给你听,稍加改造你就能接受,《梁祝》是成功的案例。比如从戏曲中拿过来给大家使用,用越剧的四宫调,大家一听很好听,就变成一种叙事语言。贺老的《牧童短笛》没有直接引用任何南方曲调,但是用五声音阶调式写出一个特别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曲。
“肖像的映象”——蓬皮杜中心典藏展正在上海西岸美术馆进行。借助该展,西岸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管吴睿明和团队正继续探索公众与艺术之间的有机关系。致力于推动艺术传播与艺术教育等公共文化事业。 西岸美术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的五年展合作项目,通过三个展览把现当代艺术这个发展的脉络向大众呈现出来。第一个“时间的形态”,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时间线。第二个“万物的声音”,是以物为线索贯穿整个20世纪到当代的一个艺术的发展。第三个“肖像的映象”,是聚焦到人,跟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整个展览是从1895年到当代的涉及到绘画、雕塑、影像等大量摄影作品的展览,用15个篇章来呈现肖像不同的表达。这个展览不像过去两个展览,它是一个线性的,时间线一层一层发展,它是主题性的,策展人希望公众可以通过像一个阅读散文主题性的方式进入到展览,从任何一个篇章都是可以去看的。
《小王子》藏书家陆慧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经年累月,就搜集了近300本不同语种、不同装帧的《小王子》。值此徐家汇书院“阅读的姿态”活动之际,他期盼与同好一起分享《小王子》的魅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