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米芾结字,巧夺天工

发布时间:2023-05-28 05:17:19来源:书画鉴赏典评收藏

1.收中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昔人以为欲明书势,须识中宫。这点米芾恐怕从欧阳询那里学到不少。九宫尤莫重于中宫。凡字之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兹即谓“中宫”。黄山谷书师法大字《瘗鹤铭》,收其中宫,宽其外侧,形成“辐射状”。中宫紧是黄山谷字的特点。米字虽不若黄字明显,,但从结体中仍能约略窥见此老留意处。米芾曾说:“见柳(公权)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阳询),乃学欧。”欧、柳的紧结对于米有过不小的影响,米字跌宕纵逸,而无松弛、涣散之弊,正是此故。(图3)

一般来说,中宫并非一个字的中心。包世臣更说中宫有在实划,有在虚白,必审其精神所注而定。古人的话真是米字的最佳写照,依余观米字,米芾常将一个字在心中拆解,抓住自己想表现的一部分,其余的就收敛,也如此才会使字字有风采,但也不是字字洋洋洒酒,写得龙飞凤舞,恰好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

2.敛放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作书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张怀瓘《论用笔十法》以敛为阴,以放为阳,以为作字须阴阳相应。敛以内含笔势,故为阴;放以外拓意趣,故为阳。有敛而无放,笔划雕疏无生机;有放而无敛,笔划飙疾乏静气。米芾行书,有放有敛,敛放结合。(图4)

戈守智以右放为“曳”,左放为“垂”,且云:“皆展一笔以疏宕之,使不拘挛也。凡字左缩者右曳,右缩者左垂,亦势所当然也。”米芾的放笔也只用一笔,且常在右边,间或也有在左边的,这都根据字本身的结构和章法的需要而定。

敛放都要有一定的限度。过分敛了,枯萎寒栗,尽失神采;过分放了,剑拔弩张,无含蓄韵致。学米书者最易流于“弩张”,误以为弩张是米书优点,此大谬矣。米芾曾指出:“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之不怒张自有筋骨存焉。”但是,平淡也不是米蒂的本色,不符合米芾的人生状态和思想感情。而掌握了正确的用笔方法后,追求厚重应该是首当其冲的目标,这在他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其次再是丰富的变化。

3.笔划粗细

纵观米芾尺牍,下笔如飞,痛快淋漓,毫无顾忌,点画之际,妙趣横生。粗看,“全不缚律”,左倾右倒,形骸放浪。仔细赏读,却又欹正相生,字字随著章法气势变化,用笔狂放而不失检点,提按顿挫丝丝入扣,上下精神,相与流通,有著强烈的节奏感,颇得魏晋风韵,笔法圆转含蓄韵藉,有篆籀气。每一行字中,总有几个字笔划粗一点,几个字笔划细一点。即使每一个字中,笔划也往往有些粗细不同的变化。粗者用笔较重,细者用笔较轻。由于粗细相间,字才显出重轻、虚实和跳动的节奏来。(图5)

4.增减点画

早在秦汉增减笔划这种方法就已开先例,历代书家相与沿袭。十分注重体势形态的米芾行书,增减笔划更是常识,现代人的行书亦有夹带草书。一般常见的是“火”或“心”用一横取代,如:“启”、“为\";“定”用一竖笔加一横笔或竖弯横笔减省带过,如:“道”、“适”、“过\"。这些增或减笔,并无损字的光彩。

隋僧智果《心成颂》所谓“繁则减除,疏当补续\",便是增减笔划的原则。符合这个原则的,增减后恰到好处,否则就会弄巧成拙。至于哪些字该增该减一般要凭约定成俗,不能随便乱来。但米芾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较突出的。戈守智“必古人所有则可,今人不能擅作”之说,未免失之拘泥。笔划的增减后来演变成今天的草字应用,现代行书的章法布局,为使版面生动,遂在字的敛放、布白疏密上下工夫,但究竟字的敛放要做到什么程度呢?有些字的笔划实在太多,在章法中不好协调,人们往往会用草书来加以调节。

刘熙载曾说:“变其短长肥瘦,皆是增减,非止多笔少一笔之谓也。”广义的说,长者使之短,短者使之长,肥者使之瘦,瘦者使之肥,都是属于增减的范畴。米芾作品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5.左右虚实

左右结构的字,米芾常根据章法的需要,或虚其左,实其右,或虚其右,实其左(图6)。在《葛德忱帖》中,虚左实右的字有“涔”、“傥”、“蝗”、“满”等,虚右实左的字有“程”、“动”、“就”等字。一般来说,笔划多的实,笔划少的虚,主笔实,副笔虚,但也不尽然。蔡邕有所谓“微本而浓末”者,正说明字不应有常态,而要时时变化更新才好。如“动”字,并非右半的“力”笔划少而虚右,米芾此字的写法是安排左右份量等同:“游”三部分有都各自占相等的比例;“便”虽简化人部的写法,但一竖直贯而下,虽然和右边比例相差大,却因一竖的精神而显出其份量。就方法而言,有以粗细为虚实者,有以大小为虚实者,有以枯润为虚实者,亦有以疏密、刚柔、缓急为虚实者,原无一定之法。而且,不尽左右结构的字要有虚实,上下结构、不规则结构的字也都要有虚实。“审”可分三部份,即“心”、“米”、“田”,中间实,上下虚;“甚”上至下由实渐虚“能”左实右虚“求”上虚下实;“清”左虚右实等等。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more